论文化自信与儒学复兴

2018年04月25日       来源:读者活动推广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认识儒学的深刻含义,将儒学有益思想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对于构筑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文化精髓,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激励新时代华夏儿女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儒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其倡导和形成的一整套基本道德规范,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儒家学说中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与转化对于个人层面的价值影响最为广泛。现在所强调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源于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儒家思想道德的核心,包含了向上至善、忠诚担当、守礼笃实、克己修身等传统文化道德的精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就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孔夫子之前和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家天下的社会,家族利益之上。孔夫子的理论或者说儒学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是对家天下社会的反动。大同社会是:选贤举能,讲信修睦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公平和公正的社会;而人不独亲其亲,而子其子,则是公平和公正的具体表述;老有所享,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则是社会和谐的见证。

       儒学的全部学说,孔子的学生之所以深陷困厄依然追随这个落魄的穷老头的原因是什么?是他的大同理想。中国人骨子里就有追求理想的、为理想不惜粉身碎骨的英雄气概,否则就不会有长征的伟大史诗。活动当然,任有不少吴光教授的粉丝前来,一睹吴老师的魅力。

分享到: 更多